米芾在《论书帖》中提出:“草书若不入晋人格,辄徒成下品”。魏晋名家的草书作品不仅是我们纠正“草书不规范”弊病的良药,也是杜绝俗气、燥气、“江湖气”,培养潇洒中和、高古自然韵致的“不二之选”。
图片
可惜的是,魏晋南北朝距今久远,当时名家的真迹几乎荡然无存。陆机《平复帖》、王珣《伯远帖》虽然经典,但前者草法不成熟、隶意太明显,后者则又篇幅太短、书写太过随意,都不适合作为法帖长期临习。
图片
而在近期,台北故宫展出一件魏晋草书真迹,引起了书坛的强烈反响,它就是谢灵运《草书册》。此作递藏有序,一直被私人藏家保存,上世纪40年代末流落台湾省,一直没有公开,直到近期修复完成,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。
图片
谢灵运是南朝首屈一指的才子,也是书法大家,宋文帝刘义隆称赞他“诗文双绝”。而他作为王羲之的曾外孙、谢安的侄孙,传承了琅琊王氏、陈郡谢氏两大书法豪族不外传的用笔技巧。这件作品每一笔都是地道的魏晋笔法,每一字都是南朝名流文人才子气息的流露。
图片
《谢灵运草书册》不论是篇幅,还是草法的标准性,都胜过《平复帖》和《伯远帖》。全卷纵约26厘米、横超过4米,洋洋洒洒百余行、2000余字,字径大小约1厘米,内容是他的自作诗文,全卷雅隽秀逸,令人大饱眼福。
图片
此作有三大珍稀之处:其一,这是谢灵运仅存于世的书法真迹;其二,这是魏晋六朝字数最多、保存最完好的墨迹原稿;其三,《谢灵运草书册》以章草、行草写就,填补了我们学习晋人草书无巨幅真迹临摹的空白。
图片
谢灵运这卷草书影响了后世褚遂良、怀素、米芾、王宠、祝枝山等一大批名家。我们在学习晋人草书时,一般以唐代以来的刻帖、碑拓为师,但它们细节缺少、笔路不畅,更无墨法可循,很容易被误导。而《谢灵运草书册》正可弥补这些不足。
图片
此作起笔多藏锋逆入,行笔中锋直行,圆润饱满,骨肉匀称,转折处圆笔为主,筋力十足。结字疏朗宽博,得晋人“萧散”,又含隶书端庄。墨色“淡而不薄,枯而能润”,营造出空灵意境,更显文人“清贵”气质。
图片
谢灵运这件草书笔笔精谨细腻,有古意也有个性,法度与意趣完美和谐,是我们学习晋人草书的范本。
而今,我们将此作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1:1复制,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,便于您临摹和欣赏。如果您感兴趣,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